燈籠景觀的介紹
公園雕塑在環境中的作用一是點綴,二是點題。只有在優美的環境,雕塑的形式才令人產生美感,長期置身與這種藝術環境之中,潛移默化的感染能喚起人們美好的理想和憧憬。意和形與周遭環境的完美配合才會讓公園雕塑發揮最大的功效。雕塑作品中,公園雕塑是眾多景觀雕塑作品中的一類,為了改善公園的某一處或者某些地方的整體景觀視覺效應,安放經過精心設計的公園雕塑,是不二的選擇。
中國燈籠又統稱為燈彩,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。起源于21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,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,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,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。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。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,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。從種類上有:宮燈、紗燈、吊燈等等。從造型上分,有人物、山水、花鳥、龍鳳、魚蟲等等,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。
燈籠,乃是古時燈具的一種,早在西元八世紀的唐朝就有記載使用燈籠的起由。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后的事,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西漢紙發明,東漢蔡倫改進紙之后。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于漢朝初年,但也有相傳唐明皇于元宵節在上陽宮大陳燈影,是為了慶祝國泰民安,才扎結花燈,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,象征著"彩龍兆祥,民富國強",花燈的風氣至今仍還廣為流行。
公園雕塑通過藝術形象可反映一定的社會時代精神,表現一定的思想內容,這樣既可點綴園景,又可成為公園某一局部甚至全園的構圖中心。公園雕塑有悠久的歷史。文藝復興時期,雕塑已成為意大利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園中雕塑或結合公園理水,或裝飾臺層,甚至建立了以展覽雕塑為主的花園博物館、雕塑公園。公園雕塑在歐、美各國公園里至今仍占重要地位。